練羅馬尼亞硬舉(Romanian Deadlift,簡稱RDL)總腰酸?這教你從根本解決!源自羅馬尼亞舉重界的RDL,英文直譯「羅馬尼亞硬舉」,是強化後側鏈的經典動作──腿後側、臀肌、下背都是它的「目標訓練部位」,比傳統硬舉更護膝、更塑形。但為何有人練完腰痠?可能是動作錯了!本文拆解RDL由來、好處,教你辨別與傳統硬舉的分別,示範啞鈴/壺鈴版、單腳版等變體,更精準談「重量選擇」與「正確做法」,從熱身到糾正,一步步告別下背壓力,讓你練對部位、舉得更穩,終於能享受RDL的高效訓練!

羅馬尼亞硬舉

羅馬尼亞硬舉基礎認知:由來、英文與核心價值

想徹底解決羅馬尼亞硬舉腰酸問題,先從基礎認知打底!羅馬尼亞硬舉英文全稱“Romanian Deadlift”,簡稱RDL,名字裡的“羅馬尼亞”源自其早期由羅馬尼亞舉重界發展並推廣的歷史背景。作為經典下肢訓練動作,它的核心價值在於「後側鏈精準打擊」——透過髖鉸動作,高效刺激腿後側膕繩肌、臀大肌與下背肌群,不僅能提升爆發力與運動表現,更能改善圓肩、骨盆前傾等不良體態。相較於傳統硬舉,RDL對膝蓋壓力較小,更強調柔軟與肌肉控制,新手透過輕重量練習也能快速掌握,堪稱「強化後鏈的入門神動作」。


為何你練羅馬尼亞硬舉會腰酸?關鍵原因拆解

練羅馬尼亞硬舉腰酸,幾乎都栽在「動作模式錯誤」!最常見三大問題:第一,髖鉸沒打開——用彎腰代替髖部後移,腰椎被迫彎曲超伸,下背瞬間承受桿重壓力;第二,核心鬆垮——腹部、下背沒繃緊像“軟皮袋”,軀幹穩定性差,下背只好硬扛穩定責任;第三,重量貪心——超出自身控制力的負重,身體會自動調用下背代償。這三個錯誤疊加,下背肌群被過度拉扯或擠壓,自然痠痛難耐。搞懂這些「致腰酸開關」,後續調整動作才有方向!

羅馬尼亞硬拉

羅馬尼亞硬舉正確做法:從準備到完成的防腰酸指南

防腰酸關鍵在「髖鉸主導」!起始:雙腳與肩同寬,桿貼小腿,脊椎中立;動作:先屈髖後移臀部,維持腰椎自然曲線,感受腿後側伸展;頂點:臀肌收縮停頓;還原:緩慢屈髖,桿沿小腿回落,避免彈震。全程收緊核心,下背僅穩定不發力,徹底杜絕代償酸痛。

起始姿勢:站距、重心與杆位(避免腰椎超伸)

姿勢是防腰酸的「地基」!雙腳與肩同寬或略窄,腳尖微外展15度,重心落在腳掌外側-穩定下肢,避免重心偏移導致腰椎代償。握桿貼緊小腿前側(從肩膀正下方垂直向下),手臂自然下垂。調整脊椎:想像頭頂被繩子向上拉,頸椎、胸椎、腰椎保持自然曲線,不弓背也不塌腰。這一步鎖死「中立位」,從起點杜絕腰椎超伸(過度後仰)或屈曲(彎腰),徹底消除下背初始壓力。

動作執行:髖鉸主導,保持脊椎中立(關鍵防腰酸細節)

動作的魂在「髖鉸>彎腰」!深吸氣收緊核心(肚臍向脊椎收),先屈髖後移臀部(像坐無形的椅子),帶動桿沿著小腿緩慢下落-動髖不動腰!全程鎖死脊椎:頸椎看正前方,胸腰椎維持直線,像「一根筆直的鐵棒」。當大腿後側有伸展感時停頓,感受臀肌與膕繩肌啟動。這一步用臀腿發力代替下背代償,從根源切斷腰酸的「動力源」。

終點控制:緩慢還原,避免彈震(減少下背衝擊)

還原時的「慢」,是下背的「保護罩」!槓鈴落至最低點後,別急著彈回-用臀肌力量緩慢屈髖,將桿沿小腿推回起始位,速度控制在3-5秒。快速彈震會讓下背承受「重量突變」的衝擊,易拉傷肌肉或擠壓椎間盤。全程保持核心繃緊、脊椎中立,直到槓鈴回到大腿前側,感受臀肌完全收縮。這一步的「克制」,讓下背免於「最後一擊」的痠痛。

羅馬尼亞硬舉訓練部位與變體:練對肌群,選對器材

RDL的核心目標是「精準轟炸後側鏈」-這條肌群是身體的「動力鏈引擎」,涵蓋腿後側膕繩肌(負責髖部伸展)、臀大肌(驅動站立與奔跑),以及下背豎脊肌(穩定脊椎)。動作中,膕繩肌先被拉長(髖鉸下落時),再收縮帶動桿回升;臀肌在頂點「發力鎖定」;下背則全程扮演「穩定器」,避免腰椎超伸或彎曲。搞懂這些,你會明白:練對RDL,不是「舉重」,而是「喚醒後側肌群的協同力」。

Single leg deadlift Jess Sims

Single Leg RDL

常見變體:啞鈴/壺鈴版(降低門檻)、單腳版(提升穩定


啞鈴/壺鈴版-降低門檻的入門首選

新手或想輕量練習的人,不妨從啞鈴/壺鈴RDL起步!啞鈴版可單手或雙手持鈴:雙手握鈴貼緊小腿,降低脊椎扭力;單手則能額外啟動核心(對抗重量偏移)。壺鈴版更聰明——重心低的握把設計,讓你更容易保持「髖鉸主導」,避免彎腰代償。兩個變體都保留RDL的核心邏輯,只是把「桿」換成更易控制的負重,幫你先練會「動作模式」,再進階加重

單腳版-提升穩定與單側力量的進階選項

若想加強平衡、改善左右腿不平衡,試試單腳RDL!雙腳併攏站穩,一腳輕抬(膝蓋微屈,腳尖朝前),重心落在支撐腿;握鈴後,支撐腿屈髖下落(保持脊柱中立),感受單側腿後側與臀肌的拉伸與收縮。這個變體不僅練後側鏈,更能提升本體感覺──許多腰酸問題,其實源自於「雙側肌力不均」,單腳練習正好補足這塊缺口。

羅馬尼亞硬舉重量選擇:如何避免過重導致腰酸?

重量過高,是RDL腰酸的隱形殺手!初學者務必從空桿或體重10%輕負重起步-此階段重點在於打磨「髖鉸主導」的動作模式,而非追求重量。進階者選重標準:完成8-12次時,最後2次仍能保持脊椎中立、核心繃緊,無腰椎超伸或彎腰代償。進階者可嘗試(體重60-80%)記住:能穩定控制的重量,遠比勉強舉起的「面子重量」更重要。過重只會逼下背硬扛,讓腰酸找上門!

羅馬尼亞硬舉vs 傳統硬舉:差異與選擇建議

兩者核心差在「動作幅度與訓練重點」:傳統硬舉從地面拉起,動員膝、髖、踝協同,練全身力量;RDL起始桿貼腿,僅髖鉸下落,專攻後側鏈(腿後側、臀、下背),對膝蓋壓力小。選擇建議:膝蓋敏感/想加強臀腿線→RDL;需整體肌力/備賽硬舉→傳統硬舉。新手若動作不熟,先練RDL打基礎,降低腰椎代償風險,從根本減少腰酸!

Kettlebell Single-Leg Deadlift

Kettlebell Single-Leg Deadlift

長期防腰酸策略:熱身、強化與修正


長期杜絕腰酸,得靠「預防組合拳」!動態熱身先做:
貓牛式放鬆脊椎、髖部繞環活關節,降低訓練時肌肉緊繃。
接著強化核心肌肉群:平板支撐、死蟲式每天5分鐘,提升軀幹穩定性,減少下背部代償。最後定期糾正:錄製動作影片自查,或找教練調整姿勢,確保髖鉸主導不彎腰。三管齊下,從根本杜絕腰酸反复!

結語:掌握正確RDL,告別腰酸,高效訓練

練對羅馬尼亞硬舉,腰酸從此是過客!關鍵在鎖死「髖鉸主導」、穩住脊椎中立、選對重量與變體。從基礎認知到動作細節,從防腰酸技巧到長期策略,你已備齊「止痛練法」。現在就放下焦慮,用正確姿勢開練——強化後側鏈、雕琢臀腿線條、提升運動表現,RDL會是你健身路上最可靠的伙伴。堅持下去,腰不酸,力更猛!

延伸閱讀

【馬上分享健康資訊給家人及朋友】